新时代优化重大主题出版的实践与思考
mk官网董事长张志华在2023年度“出版视点”第一场专题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2月22日,2023年度“出版视点”第一场专题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线下会场位于北京出版mk官网“想心空间”书店。全国部分出版机构相关负责同志与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优化重大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类图书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出版品类之一,成为许多出版单位的“压舱石”“定盘星”。近年来,图书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精品,吸引读者广泛关注。如何让主题出版更好服务大局?如何让主题出版双效更加凸显?如何进一步优化重大主题出版?mk官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等嘉宾从不同角度围绕活动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自2003年以来,主题出版应运而生、快速成长,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出版业重要的出版门类,并显示出日趋强大的力量格局;主题图书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效益显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启动新征程,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怎样研判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何进一步优化重大主题出版,提升主题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使主题出版更充分地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作用?这些都是当下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出版实践,对近年来主题出版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以及当下主题出版所面临的痛点与难点谈一点看法,并对下一步优化主题出版提出一些建议。
一、主题出版生产机制形成,高质量发展势头初显
(一)主题出版生产机制基本形成
主题出版生产机制是整个出版行业,包括出版管理部门、出版单位和创作者在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逐渐适应完善而成的。
多年来,主题出版一直是出版管理部门关注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每年都进行顶层设计和重点部署的工作。出版管理部门每年发布通知,就做好年度主题出版工作提出要求,为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和工作重点提供方向上的指导。“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遴选、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专项资助等评奖评选活动都对主题出版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2019年中宣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出台并实施,主题出版成为衡量出版单位宣传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更是将主题出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规划共11部分,其中有6个部分涉及主题出版内容,突出了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出版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主题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主题出版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发展蓝图。
正是在出版主管部门的引领、组织、指导下,出版单位不断认知、适应,多次进行内部调整与外部探索,逐渐形成了主题出版运作机制,具体表现在:由以前的“被动”应付、“临时抱佛脚”变为“主动”提前规划、统筹安排;由“孤立的选题策划”转变为“全方位的机制与体制创新”;选题由“单一品种”变为“多层次选题架构”;精品意识进一步加强,立意的提升、角度的切入、题材和作者的选择,都能有较精准的研究和把握。这些反映在年度选题计划中,就是以主题出版为核心的重大出版工程,成为重点板块和重要抓手。
比如:山东人民出版社以“推荐+挑选”的办法成立专门编辑团队,丰富主题出版品种,出版了《高山仰止——邓小平与现代中国》《跟着共产党走——一本给青年人看的简明党史》《我们的小康时代》《山东红色基因图谱》等层次丰富的主题出版物。上海人民出版社加强顶层设计,挂牌成立了“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出版了《战上海》《红色起点》《光荣之城》等一批面向大众、质量上乘、独具特色的主题出版物。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主题出版市场化的战略,精心设计了上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下接地方基层工作者具体需求的产品体系,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中华书局着力“主题出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出版了《重读抗战家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名句实用手册》《中国南海史料文献集》等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主题出版物。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出版社中并不少见。
主题出版大量成功的案例表明,当前的主题出版逐渐走出了一条多点并进、立体开发的道路,基本形成了主管部门主导、出版单位响应,组织机制、评价机制和动力机制环环相扣的生产机制。
(二)主题出版的内涵扩展基本形成共识
主题出版概念的提出,以及出版管理部门为贯彻主题出版目标所出台的各种指引性政策、重点选题方向,让中国出版界在出版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扩展主题出版的内涵。
主题出版发展到现在,其内涵的扩展基本在出版管理部门、业内、学界形成了共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原来集中于政治类读物扩展至关注党、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问题,以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选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出版物的选题类型从过去重视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政治题材,转向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当代中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类等选题,新型复合型选题开始出现。如:《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藏在典籍里的中华美德》《中国字中国人》《新时代科技创新突破》等。
二是主题出版物的选题角度由以党、政、军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向以地域和行业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以及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代表的微观层面拓展,表现出“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如:《中国时刻》《中国北斗》《路桥上的中国》等。
(三)主题出版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日益彰显
从主题出版图书市场表现和社会影响力来看,“十三五”以来呈现出不断向好的局面。据开卷统计,2016年的动销品种、品种比重和码洋占有率分别为16575种、0.95%、2.42%,到2021年分别为35411种、1.95%、6.03%,增长幅度都很大。2021年主题出版相关图书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建党百年的带动。2022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销量领先图书前100名中,有29种为主题出版图书,并且前11名均为主题出版图书。主题出版图书对出版社市场竞争力有着重大影响,开卷2022年整体零售市场领先前10名出版社中,有3家主题出版相关出版社,其中外文出版社和中央党校出版社上升明显,增幅均超过0.9个百分点,主要是主题出版图书的带动;人民出版社下降最多,减少1.11个百分点,主要因为2021年受“建党百年”影响,党史相关主题出版图书销量达到高峰,2022年该社的主题出版图书表现回归常态。
另外,在近年来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评选和“中国好书”年度榜单中,主题出版物表现抢眼。如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中,有《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新中国70年》等图书获奖;2021年度“中国好书”评选,《向北方》《百年革命家书》《问答中国》《奋斗与梦想》《觉醒年代》等9种主题出版类图书榜上有名,占全部入选图书的21.4%。“双效”好书频出,说明主题出版不断向精品化方向发展,过去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得到改善。
这里也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mk官网关于主题出版的认识与做法。
经过近年来的出版实践,我们认为,主题出版已成为时代出版工作的主旋律,其不仅是国有文化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也成为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几年我们一直探索的是,主题出版工作如何完成从“顶层设计”到编辑出版层面“最基层探索”的对接,从而组织策划出有份量有影响的主题出版图书,服务大局的同时带动出版主业发展。
更多新闻
More- 张志华: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担当使命职责2022-11-30
- 迟云: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2022-08-12